總網頁瀏覽量

導讀師資簡介


李瑞全教授現任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美國南伊利諾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鵝湖月刊社社長,創辦《應用倫理研究通訊》並曾任該通訊之主編,亦是臺灣生命倫理學會的創會會員並曾任該會的理事長 (2006-2008)。李教授曾主持多個由國科會、教育部及衛生署所補助之研究計畫,包括「人類基因圖組之倫理法律社會涵意之科際和跨文化的綜合研究-從儒家倫理學分析人類基因圖組計畫的倫理爭議」、「人類胚胎之人格價值、道德與法律地位:基因科技的意涵與挑戰」、「二十一世紀東西道德哲學之規範根源:評比近五十年對於孟子、康德與休謨之理論型態之研究」等,研究領域含蓋應用倫理學、生命倫理學、科學哲學、教育哲學、中國哲學及康德和休謨哲學等領域,著有《當代新儒學的哲學開拓》(台北:文津,1993)、《休謨》(台北:東大,1993)、《儒家生命倫理學》(台北:鵝湖,1999)、《應用倫理與現代社會》(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5),並編著《基因治療與倫理、法律、社會意涵論文選集》(台北:唐山,2003)、The Family, Medical Decision-Making, and Biotechnology: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Asian Moral Perspectives. (Dordrecht: Springer,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7)、《醫療倫理諮詢: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2008)等專著,以及發表一百多篇中英文學術論文。

蔡篤堅教授現任台北醫學大學講座教授兼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文化與歷史社會學博士,同時擔任臺灣生命倫理學會理事長,並曾任社團法人台灣社會改造協會理事長、衛生署醫學倫理委員會委員及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生命暨醫療倫理委員會」委員。蔡教授曾主持多個由國科會、教育部及衛生署所補助之研究計畫,包括「漢生病病人照顧者的人物傳」、「建置台灣基因資料庫先期計畫」、「94 年度原住民健康照護政策白皮書計畫」、「培育新時代有機知識份子的醫學人文課程設計-結合醫學人文教改和STS 學程推動的整合型計畫」、「台灣實踐基因科技應用於臨床試驗的社會倫理發展可能視野」等計畫,著有《當代台灣衛生福利政策論述的解構與重塑》(台北:唐山,2001)、《台灣外科醫療發展史》(台北:唐山,2002)、《台灣醫療政策與生命倫理白皮書》(台北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2005)、《人文、醫學、與疾病敘事》(台北:唐山,2007)等專著及發表一百多篇中英文學術論文。

廖世傑教授現任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社會醫學科助理教授,亞利桑那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曾任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研究領域包括教育心理學、認知科學及心理統計學,曾主持「Balanced Graded Response Model」之研究計畫,著有〈Balanced Graded Response Model(The 2003 APS Convention, Atlanta, GA, USA, 2003/5/29-2003/6/1)The Effect of the Understanding of Problem-Structure onHuman Problem-Solving Process(The 2003 APS Convention, Atlanta, GA, USA,2003/5/29-2003/6/1)PBL is a Better Curriculum for Taiwanese Medical Student: A Study of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BL and non-PBL Students’ Performances in Clerkship(1st Asia-Pacific Medical Education Conference, Singapore, 2003/12/3-2003/12/5)Implementing a New Curriculum of Clinical Skill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raining(1st Asia-Pacific Medical Education Conference, Singapore,2003/12/3-2003/12/5) 等專題論文。


龔維正教授,現任華梵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德國特里爾大學哲學博士,研究專長包括分析哲學、倫理學、人權哲學及女性主義哲學,現主持國科會補助之「Auschwitz 之後哲學與倫理的「根本惡」論述」研究計畫,著有〈「身後傷害可能性之探討」的評論〉(《應倫評論》第47 期標靶論文)、〈有立場一定不客觀嗎?文化批評與立場論〉(第十二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文化哲學的理論與實踐,2009 3 29 日)、〈鷹眼與蛙眼:多元文化中的人權證成〉(華梵大學第十一屆儒佛會通暨文化哲學學術研討會東西政治哲學的交談」2008 328 日)、〈尼諾論極惡之懲罰:一些商確〉(《東吳政治學報》第23 期,頁85-1132007 年)等專題論文。

李素楨教授,現任育達科技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研究領域包括生命倫理學、儒家哲學、女性主義哲學、公義理論,曾參與由李瑞全教授所主持之「二十一世紀東西道德哲學之規範根源:評比近五十年對於孟子、康德與休謨之理論型態之研究」研究計畫,著有《老人長期照護之倫理分析:儒家與丹尼爾斯公義照護觀點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博士論文,2009)、《從女性主義論墮胎的道德爭議:胎兒道德地位與女性身體自主權》(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3)、〈試述解「認識心之批判」中的「因果關係」〉(《鵝湖月刊》第348 期,2004 6 月)、〈台灣女性的生育自主權之問題與權利分析〉(《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31 期,2004 8 月)、〈論柏拉圖理想國的優生學-一個儒家各盡其性分原則的思考〉(輔仁大學哲學系第六屆研究生論文會,2005 4 月)、〈老人長期照護政策實踐之公義問題:丹尼爾斯公義理論與儒家公義論之評析〉(第二屆中央人文論壇,2009 5 月)、〈「居家服務」政策的公平性:丹尼爾斯vs.儒家〉(第九屆台灣社會福利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09 5 月)、〈長期照護政策的性別正義:孔孟思想對女性主義的回應〉,(2009 銀髮族全人健康照顧管理學術研討會,台中弘光科技大學,2009 11 月)、〈再議台灣長期照護政策的性別正義問題與出路〉(《醫學與哲學》,2010 8 月)等專題論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